纺织车间里,常遇到这样的困境:同批次面料染色后色差明显,客户退货率飙升;高温染色时突然漏液,不仅损耗物料还暗藏风险。其实,溢流染色机缸的操作藏着 “细节密码”—— 从设备检查到参数设定,每一步都影响最终品质。本文结合 300 + 实操案例,拆解标准化操作流程,附避坑技巧和配图指引。
部件名称 | 检查要点 | 合格标准 |
缸口皮圈 | 是否破损、变形 | 平整无裂痕,与缸口严丝合缝 |
导布轮 | 运转流畅度、缠绕物 | 无卡顿,清除纱线等杂质 |
压力表 | 指针稳定性、数值准确性 | 无剧烈波动,误差≤±0.05MPa |
过滤网 | 堵塞情况 | 无碎布、染料残渣堆积 |
数据提醒:某纺织厂因未清理导布轮缠绕纱线,导致面料染色时张力不均,色差率高达 12%,返工损失超 2 万元。 |
面料准备:按缸容 60%-75% 装料,棉麻类需提前去油(40℃温水 + 去油剂浸泡 20 分钟),化纤类做热定型(温度高于染色 10℃,保温 5 分钟)。
染料选择:棉麻用活性染料,化纤用分散染料;
助剂添加:匀染剂 0.5-2%、渗透剂 5g/L,分 3 次加入,每次间隔 20 分钟;
浴比控制:常规 1:10,精准匹配面料重量与缸体容量。
根据面料类型设定核心参数:
面料类型 | 染色温度 | 升温速率 | 保温时间 |
棉布 | 60℃ | 3℃/ 分钟 | 45 分钟 |
涤纶 | 130℃(高压) | 2℃/ 分钟 | 30 分钟 |
羊毛 | 50-60℃ | 1℃/ 分钟 | 60-80 分钟 |
将预处理后的面料从喂布口送入,预留 1.5 米布头后缝合形成绳状。盖紧缸盖时,沿对角线方向拧紧螺栓,避免局部受力不均导致漏液。
染缸注水至三分之二,启动循环泵(转速 500rpm);
染料分 3 次加入,每次间隔 5 分钟,防止局部浓度过高产生色花;
人工加料时,通过化料杯注入,按 “中途加液” 按钮后切换自动模式。
预热:50-60℃保温 20 分钟,使染料初步渗透;
上染:按预设速率升温,涤纶最高达 130℃高压状态;
保温:持续搅拌(600rpm),确保染料充分结合纤维。
高温染料:每 5 分钟降 3℃,至 80℃开启溢流喷嘴;
低温染料:直接排水降温,但需保持水流循环防堆积;
最终降温至 40℃以下方可排水,废水 pH 值需调至 6-8 再排放。
清洗阶段 | 温度 | 时间 | 目的 |
冷水洗 | 室温 | 10 分钟 ×2 次 | 初步去除浮色 |
热水洗 | 80℃→60℃ | 各 10 分钟 | 溶解未反应染料 |
皂洗 | 90℃ | 15 分钟 | 提升色牢度,排水接近无色 |
固色:浴比 1:20 配制固色剂溶液,80℃浸泡 30 分钟;
柔软:加入 1% 柔软剂,50℃处理 10 分钟,使面料手感顺滑。
色差:用标准色卡比对,ΔE≤1.5 为合格;
色牢度:干 / 湿摩擦各 50 次,达四级以上;
酸碱度:织物表面 pH 值 4.5-7.5 区间。
问题现象 | 原因分析 | 解决方法 |
色花 | 染料集中添加,搅拌不均 | 补加 1% 匀染剂,90℃处理 20 分钟 |
染色不均 | 喷嘴角度偏差 | 调整至 45° 斜角,增强水流冲击 |
色牢度不达标 | 固色时间不足 | 追加固色,升温至 80℃延长 30 分钟 |
每次使用后:清洗化料罐、过滤网,排空管道残留液;
每周保养:5% 草酸溶液循环清洗缸体 30 分钟,去除染料结垢;
长期存储:关闭电源,缸内保持干燥,皮圈涂抹防护油。
高压染色时,严禁打开缸盖,压力表异常立即按急停;
加料时佩戴护目镜、耐酸碱手套,避免染料接触皮肤;
降温至 50℃以下、完全泄压后,方可开启缸盖取布。
结语:规范操作是品质的 “定海神针”
溢流染色机缸的操作没有 “捷径”,从赛前检查到染后维护,每一个参数、每一个步骤都直接影响面料品质。收藏本文对照操作,既能降低返工率,更能延长设备寿命。